三鹿可能放弃旧品牌,改换新名称重启生产(3)
新希望的谨慎在于重组三鹿的现实困境。
据三鹿集团初步估计,此次召回奶粉的总量可能超过1万吨,涉及退赔金额约7亿元以上,如果算入食用三鹿奶粉致病患儿的医疗费用更是惊人。此外三鹿还库存和封存了价值巨大的问题产品。
对潜在的接盘者来说,收拾三鹿这个大的烂摊子,以及整合消化这些有形资产让其发挥价值,将是一项异常艰难的工作。
举足轻重的二股东
任何接盘手都将绕不过三鹿的第二大股东——新西兰恒天然公司。
2005年12月1日,新西兰恒天然与三鹿达成协议,恒天然投资 8.64亿元获得三鹿43%的股份。
9月24日,恒天然通过其网站对外表示,由于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影响,将对中国的投资额“冲减”近70%,之所以作出“冲减”的决定,主要考虑的是召回成本,以及品牌价值的缩水。“恒天然要么全盘退出,要么减持股份,要么以现有股权进入到新的接盘者。”广东奶协理事长王丁棉对记者分析说,恒天然最终可能选择逐步减持,保留少量股份。
但恒天然进军中国乳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开展高端奶粉业务,如今这个目的尚未达到,尤其是在目前国外资金和外资乳业纷纷想要发起新一轮国内乳业投资浪潮的今天,恒天然更不会就此罢休。“目前不是谈论三鹿投资前景的合适时机。我们正在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进行沟通,为三鹿和相关机构接触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我们对中国国内奶制品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将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巩固我们过去20年的成果。”恒天然新西兰总部新闻发言人代表恒天然董事长回复本报记者时说。“现在是恒天然收购三鹿的最好机会。”雷永军认为,如果恒天然能说服新西兰股东拿出资金增持三鹿,从消费者和三鹿角度来看,恒天然其实是比上述6家企业更加合适的接盘者。
恒天然方面不愿意正面回答河北省政府是否表达过要求恒天然全面接管三鹿的想法,只表示恒天然确实在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进行商谈,以求找到对公司和地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由外资接盘的可能性很小,三鹿给石家庄和河北省做了很大的贡献,政府不会袖手旁观,重整旗鼓的可能性很大。”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对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三鹿本身对于重组的想法取决于政府。同行乳企来河北替三鹿收奶只是暂时行为,三鹿依然有很好的基础和技术力量,河北省更倾向于让三鹿“重生”。“有的是蛇吞象,有的连蛇都不如,能否吃下它是个问题,能够改造它更是个问题。包括蒙牛和伊利也不具备。”在雷永军看来,谁把三鹿收购了,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三鹿死得更快,人员流散,只剩下厂房和设备。二是重组方企业死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