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生“零首付”创业为何遇尴尬?
为扶持大学生创业,上海市工商局在2个月前出台了“零首付”政策,即创业头两年,大学生创业者不必缴纳最低注册资本,同时减免注册行政费用。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首批6名“零首付”大学生创业者在拿到营业执照后,却无法在银行开设企业账户。(4月18日东方卫视)
“零首付”政策出台之初,曾令许多有志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欢欣鼓舞。然而接踵而来的经历,却犹如兜头被浇了一盆凉水。“零首付”创业遭遇无法在银行开设企业账户的尴尬,乃是银行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概率较低,“零首付”政策更是降低了门槛,给银行带来更大风险。为规避风险,银行遂拒开账户。“零首付”政策本是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的优惠,但是因为银行拒开企业账户,大学生创业者又碰到了迈不过的坎。
当然可以呼吁银行深明大义,多为大学生创业担一点社会责任,甚至还可以批评银行不能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然而只是将板子打在银行屁股上,也不公平,且无助于解决问题。银行是经济实体,在市场中生存,经济效益不能不考虑。为规避风险而拒绝为“零首付”大学生创业者开设企业账户,也难说没有道理。
工商部门出台的大学生创业“零首付”政策,由于在实际运作中缺少相关环节的后续配套政策,未能真正发生作用,实在令人遗憾。破解这个难题,要有统筹协调的思路的做法。政府部门除了出政策,还需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比如解除银行后顾之忧,就应给其提供具体的保障办法,分担其潜在风险。使“零首付”政策名副其实,使大学生创业之路走得更为顺畅。
就事论事,“零首付”创业遭遇尴尬,还只是发生在上海。但是举一反三,此事也具普遍的借鉴意义。今天不少地方都在相续推出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零首付”政策,那么政策出台之后,相应配套措施是否及时跟进了?否则难免也会因为差了“一口气”,而导致整个政策搁浅。
触类旁通,更能发现,很多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之所以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甚至成了镜花水月,往往是因为事先缺少沟通,没有协调统筹,总之是在落实上出了问题。“零首付”创业遇到的尴尬,就是最新的佐证。并且更提醒我们,相关措施与政策的配套要在出台前就协调妥当,而不是是到了问题才来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