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军--大学生草根创业者养殖狐狸赚1500万(3)
李文军:“这个市场很难把握。我收完了之后,市场这两天,它掉价了。”
李文军的妻子 韩芳:“皮也不能压在手里,因为压的都是钱呀,没有办法,便宜也出手。”
李文军:“亏损的这个钱就得我自己掏腰包了。”
市场发生了变化,本想着靠着协会的力量能赚钱的李文军一下子就赔进了五十多万元。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合伙人廉大鹏又提出了撤资。
合伙人 廉大鹏:“家里面的资金周转不开了,所以说就撤出去了。”
李文军:“我朋友就是说,家里出现点情况,他需要往家拿一部分钱了。”
卖皮子亏损50多万,合伙人又要撤资,这对李文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还清朋友投资的款项,李文军向银行贷了款,并提前低价处理掉了狐狸。
狐狸养殖户 孙超:“当初他为了还他这个股份钱,他把狐狸皮。降价给卖了。本来你要是再等一个月,两个月,可能这个价钱还能抬起来。”
这个时候,养殖场又刚繁育出了2000多只小狐狸,每天都要张嘴吃食,这可难坏了李文军。
李文军:“基本上就是千方百计就一个字,就是钱,就是为了到处去筹钱。”
无奈之下,李文军卖掉了父母为他结婚准备的城里的新房子。
李文军的妻子 韩芳:“没有办法,已经到这个份了,不能半途而废,要干就得一直干下去。”
李文军用筹来的钱将养殖狐狸的数量扩大到4000只,在他和妻子的苦心经营下,养殖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004年8月,凭借着自己狐狸养殖的实力和外语优势,李文军争取到东北林业大学组织的去芬兰参观学习的机会。这次芬兰之行使李文军大受触动。
李文军:“开阔眼界,就是说还看到了真正的养狐狸是个什么样。”
李文军的父亲李克孟:“回来以后,他说这个狐狸没法养了,国外人家那个狐狸怎么怎么的。”
回国后,李文军提出了让国内养殖户耳目一新,甚至不可理解的狐狸养殖新观念。
李文军:“我主要感觉就是说,国内的饲料不行,舍不得投入,要把这个东西做成高投入,高产出的东西。”
用玉米、豆粕等原料饲喂狐狸是国内传统的养殖方法。而李文军用全价料、鸡汤和鲜鱼配置饲料。这样的投入普通养殖户不理解更不舍得。但等到打下狐狸皮一看,两者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