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一亿 唐山地震孤儿张祥青的创富传奇(3)
郑朝阳说,地震的灾难是唐山幸存者们不愿提起的一段记忆。
在大姐大哥的抚养下,张祥青渐渐长大了。但没有了父母的庇护,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贫苦。为了生计,张祥青小时候捡破烂、打猪草、卖冰棍,自己挣钱上学,但初中毕业后他还是辍学了。受政府照顾,他进入当地一家铁厂,成为厂里年龄最小的学徒工,那年他只有15岁。
第一次站在炼铁炉旁,迎着热浪,看着红红的铁水,张祥青出神地笑了,他幻想着自己的未来也像这铁水一样红火。但他却没想到这铁水真的会成就他的梦想,改变了他的人生。
苦难中发家
1989年,张祥青和同乡张荣华结婚了,那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为了生计,也为日子过得更富裕,小两口做起了小本生意——卖早点。但由于没有经验,他就和妻子一起南下,找老师傅学习做豆腐的经验,然后再回来创业。
卖早点是个辛苦活儿,夫妻俩每天都要凌晨三四点起来作准备,生炉子、磨豆腐,准备一早上卖的东西。两人都很任劳任怨,一分一毛地攒钱。两年下来,夫妻俩有了一点积蓄。而这时,张祥青看中了收废旧钢铁的生意。
1991年,夫妻俩把所有积蓄和借来的钱都投入到旧钢铁,但由于没有经验不懂市场,第一笔生意居然赔得血本无归。朋友劝他赶紧收手,要不越赔越多,而债主也担心他没有偿还能力不断地来要账。
可从小经历苦难的张祥青却并不气馁,他一直在给自己打气,“废旧钢铁有市场,坚持下去我一定能成功。”看到丈夫不甘心的样子,张荣华也是信心满怀,虽然一切又要白手起家,但她说,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从没有埋怨过丈夫,他们两个人永远是相互激励。
也许是这种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周边的人,短短几个月后,在同行朋友的热心帮助下,夫妻俩的废钢铁生意有了起色,而当年就盈利几十万元。
1998年,张祥青、张荣华利用做废钢的优势,租下了当地一个倒闭的集体钢铁企业,成立了丰南冀发特种钢材有限公司(现在的丰南荣程钢材公司)。1999年10月,又在滦南租赁了拥有高炉、转炉的倒闭企业,成立了现在的唐山市合利钢铁厂。
张祥青成了当地钢铁行业的大老板了,但是张祥青却还是以前卖早点时一样,每天生活非常节俭。
原合利钢铁厂的老职工张延生说,张祥青到滦南厂里视察,不去大饭店,也从不点大鱼大肉,就在路边的小包子馆吃饭。看他吃饭那股子香劲,一点大老板的架子都没有,更像是他们的同村老乡,感觉特亲切。这样的厂领导,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