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董事长尹明善:坎坷人生成造就尹氏创业传奇(5)
出版业掘得第一桶金
1979年,可以说是尹明善人生重新开始的一年。这一年他41岁。此前的20年,尹明善戴着“反革命”的帽子,整天“运动”着。此后,尹明善先后做过工厂的英语资料译员、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教师、重庆出版社编辑。虽然有了较为稳定的工作,但闲不住的尹明善总在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1983年,重庆外办下属的一家涉外科技咨询公司亏损30万元,经人举荐,尹明善走马上任,通过两年的打拼,企业扭亏为盈,给公司盈利100万元。尹明善经商的才能初露锋芒。
1985年底,尹明善毅然决定放弃“铁饭碗”,自己创业,离开涉外公司正式下海创办了重庆长江书刊公司,成为重庆最早也是最大的书商。这期间,他编辑发行的《中学生一角钱丛书》发行量突破千万册,掘得第一桶金。该丛书的创意后来还被上海出版界演变为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中国的“五角丛书”。
在出版行业做了3年之后,1989年,已经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民营二渠道书商的尹明善突然宣布退出出版业。“尽管当时这个行业活跃异常,但已是一眼见底,就当时形势而言,它注定是一个做不大的行业。我退出非常干脆利落,当时有整整一仓库书没销售完,就直接把它们拉到废品收购站卖掉。”
直到今天,民营出版业叫得响的大腕也不多见。尹明善独到的战略眼光当时就已经显现无遗。他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
把握时机造摩托
20世纪90年代重庆“摩托帮”闻名全国,摩托车行业两大巨头“嘉陵”和“建设”,加上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都汇集于此。
1991年,一位经营校办摩托车厂的朋友和尹明善聊天时说起,他每个月需要几百台发动机,却要到河南去买,价格很高而质量很差,而本地的嘉陵、建设是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其它小厂的。身在重庆的尹明善从中嗅到了商机,决定倾注他第一次创业时掘获的全部20万元资金,进入摩托车行业。
在仔细研究了当时摩托行业的状况并盘算了其间的风险和机会后,尹明善发现摩托车发动机的制造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1992年,尹明善果断注册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在这个租来的不到40平方米的车间里,尹明善向底下的9名员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
说这句话时的尹明善是重庆“摩托帮”不入流的人物,但出乎大家的预料,7年之后,尹明善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