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欢迎你!588创业网—大学生各种不同的成功创业经验分享! 创业网QQ群:58624974|收藏588创业网|设为首页

大学生各种不同的成功创业经验分享

  内容之变

  “我没觉得自己是不务正业。”说这话时,去年刚毕业的法律系本科生朱玉,正在著名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厮杀”得起劲。小朱现在的主业是在“淘宝网”上卖蜘蛛,副业是自己在游戏中依靠战绩获得虚拟的武器装备后,在现实中卖给其他需要的玩家。这样的“择业”不是心血来潮,因为“大学毕业前,我做过一份个人分析表,发现自己不适合‘朝九晚五’。现在不错,月收入稳定在几千元……”

  像小朱这样的如今不在少数。2001年复旦新闻专业毕业生小刘颇为感慨:“记得1999年一天下课后,有人通知来了两个哈佛大学休学生和我们座谈,内容就是创业,他们将其称作‘头脑风暴’,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创业的概念。当时我们的感觉,创业是只有陈天桥、马云这等人物才能去做的事。”

  而如今,如果小朱们的“虚拟”创业还让人无法看清,那么走进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松江校区,创业氛围可谓扑面而来。

  学生食堂三楼,是学校专辟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漫步其中,整个楼面被隔成几十个单间,每间代表一学生公司。透过玻璃,可见“学生老板”们忙碌的身影。从最多的各类“咨询公司”,就是为同学介绍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金融咨询等,到运作大学内的二手交易市场,提供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公司,承办各类讲座的文化传播公司,等等,五光十色,眼花缭乱,而又像模像样。在学校帮助下,这里的“学生老板”走了一批又来一拨,他们在这个相对狭窄的市场里,积累着自己的经验,再逐渐“下海”。据外贸学院党委副书记楼巍介绍,仅目前在校生中,参与各学生公司工作的就达2000多人。

  从虚拟小店到现实公司,不拘一格,不定一式。虽仍不乏似乎底气更足的专利、高科技创业,但更多的大学生们做出了更为宽泛也更为实际的选择,丰富改变着大学生创业的内容。

  心态之变

  大学生创业内容转变的背后,是他们心态的转变。

  马云著名的“18罗汉”创业团队,常会提起阿里巴巴公司初创时的一个故事:当年开动员会时马云说,“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能生存80年的公司”,大家边鼓掌边想,反正是80年后的事;“第二我们要建设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大家继续鼓掌,因为这点谁也没有疑问;“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每个人心里都犯嘀咕,口气这么大?就凭我们这几杆枪……

  无疑,正如小刘所言,我们大学生的第一批创业者,是一批堪称野心勃勃具有典型英雄主义理想的“精英”。而如今,要说更多创业学子的心态,2004年从上海某高校管理系毕业的明洋直截了当:“不要和我谈精英论,虽然我也有梦想,但我首先要填饱肚子。”

  “酷似E·T(外星人),极富魅力,无比自信。”上海师范大学环境艺术专业大四学生曹澄一提起马云,赞不绝口。如今的他,刚刚和8位不同高校的大四学生联合成立“橙子部落”设计工作室。尽管自信满满,“我们的队员,有获国际铜业协会(中国)设计大赛一等奖的,有获上海大学生家居设计金奖的……”但他们还是定下了“短期开展尽可能多的业务、远期是自主创意设计发展形成品牌”的现实目标。如今,为客户设计网页海报,为酒店做室内设计,他们一个多月就接到10多份订单。

  记者走进一所所高校,如今像小朱、明洋或曹澄这样,平和现实地开始创业的学生比比可见。他们不再梦想一夜暴富,或成为校园中的神话,而更多是为了“修身齐家”。他们要的,只是在自己憧憬的天地里,写就自己的故事。

  环境之变

  细细分析我们的大学生创业,伴随1998年的第一次高潮,是另两件引人关注的事件:从这一年开始,大学开始扩招了;同样是在这一年,上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炮而红,韩寒代表“80后”一代宣布:“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这两件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是一个闪亮信号:当“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这样的形容不再合时之际,人们逐渐略带惊讶地发现,曾经的“天之骄子”在有些地方已开始过剩。同时,就在第一批“80后”学生开始进入大学的2000年,人们再次惊讶地知道了一个新名词———互联网泡沫。第一批学生创业的精英们大多在短暂的三年躁动高潮后,迅速消失。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知和态度开始发生变化,而面对就业压力和先行者的教训,“80后”大学生创业者们的调整更迅速,务实是生存之路。

  “当时我们谈创业叫‘头脑风暴’,而现在的学生创业,什么事情都能做。”2001年毕业后并未创业的小刘,如今在沪上一家媒体工作,她笑着说,“真的很佩服他们的点子和苦功,创业就应该这样。”

  “80后”成为创业主体,意味着他们必然会将新一代的思维纳入体系。“我们现在卖的是创意和苦工。”明洋如今和两个同学一起开办广告公司,前不久为沪上一知名地产企业做宣传,从雇人员、找场地、搞海报到整体内容策划全包,“3天活动,每天只有6小时,可准备的那个月我们没一天晚上12点前睡觉,后来每天还要把租来的椅子数清,确认没丢才能睡。”

  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知和态度转变。“当时我和他爸爸都听了他的个人分析,觉得有道理。”小朱的妈妈说,“放弃专业是可惜,但靠专业也不一定能成功。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他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做什么都行,成功没有复制谁的,最重要是不要眼高手低。而且现在社会这么多元化了,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做小老板有什么不好?”

  支撑之变

  “说是科技创业基金,但我们在创立初期就已发现这样的转变。因此在项目审批上,我们并未拘泥于高科技项目,其他那些凭借一个金点子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开展的创业,同样很值得鼓励。”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秘书长张德旺说。

  2005年成立的上海科创基金,是全国首个由政府投入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基金,被大学生们称为“天使基金”,每年由市财政拨款1亿元,主要用于资助高校毕业生以科研成果或专利发明创办的企业,兼顾创意类和科技类咨询企业,最高可获30万元资助。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最近一项面对本市高校学子创业的调查显示:“有创业打算,但还没真正付诸行动”的占59.78%,而超过一半学生认为,“资金不足”是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难题。“高校是创新的源泉,如何才能激发高校学子的创新活力?”张德旺说,“这必须由政府来倡导完成,建设创业软环境。

  通过这两年发展,我已经能清晰感受到学生项目的质量在不断提升和更趋向广泛化、理性化、实效化发展,社会的宽容度也不断增大。”

  截至目前,上海科创基金受理点共受理项目700余项,已有224项正式完成工商注册,学生受助总额近3000万元。在这200多家公司中,比例最大的是信息电子类企业,约占44%。

  “作为全国首家此类基金会,我们其实也是创业,也在摸索完善。”张德旺说,“如今大学生创业类型的确日益多元化,今后我们会让覆盖面越来越广。如今,基金会已在原来4家分会的基础上增加到9家,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分会就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另外在松江面向7所大学的分会也以受理贸易文化类创业项目为主。”

  创新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项目价值大小之别。张德旺说,他们始终提倡的,是学生的创业项目和所学联系,要学以致用:“基金会的存在,不仅为解决学生就业,更是鼓励学生主动型、创造型创业,致力于培养建设上海创新型城市的生力军。”

 

查看更多相关主题的文章:
来源:创业网
作者:未知
点击:
发布日期:2008-09-27
588创业论坛
免费发布招商加盟信息

创业项目搜索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大学生各种不同的成功创业经验分享》仅供参考,不做创业投资建议。
Powered by 588CY.COM -- 2004-2008 创业网 Inc. 技术支持:米奇客网络工作室 联系QQ:941968616 闽ICP备08003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