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开特色餐馆创业 两年收入700万(2)
但问题是,这些客人在节假日来得比较多,但平时来得比较少。在综合考虑之后,游和兵又增加了一些面向周围居民的家常菜,以及一些过路的客人,扩大消费群体。在中央财经大学旁边开的首家店获得成功后,游和兵紧接着又在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拓展了两家店,目前这三家店年营业额已经接近700万。
经验谈
对特色要有很深的理解
“餐厅毕竟还是吃饭的地方,最后还是需要大众化,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还是必需的,菜品要健康、营养,不能说做得特别怪,价位要适中。”游和兵介绍。
按他的理解,做特色主题餐厅的话,首要的是对餐饮文化有很深的理解,比如江西菜,与其他菜系不同的是“烧菜”,而且用调味料最少,非常营养、健康,缺点是做起来比较慢,不过这种烹制方式能吸引很多固定的客户。
其次是原材料,同样的菜各地方生长的都不一样,地方口味完全不同,做出来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样,所以很多食材都是本地统一供货的。
然后是特色地道的文化感觉,这也是主题餐厅需要的,包括菜谱设计、装修设计以及餐具,都要有特色。“如果来的是江西的客人,由江西来的服务员过去点菜,往往会觉得‘很地道’,文化认同感会很强。”游和兵说。
先做菜品再做文化
“服务其实还是次要的,开店之前最重要的是定位和菜品。”同样经营地方菜的辛亚弢表示,目前市场存在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把文化、主题之类的东西抬得太高了。
辛亚弢从2004年进入餐饮行业,目前经营了三家云南特色菜——“云南土司菜”,年销售额约为500万。按她理解,其实服务、文化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后期“贴上去的”,属于营销层面的东西,相反开店之前必须找准定位,“得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
2004年,她在国贸后面一个比较偏的地方开了家50平米的店。
“主要定位有云南情结的人。”这一定位显然比较成功,很快又开了两家分店,目前店里的客人基本上包括云南本地人、以前的云南知青、一些比较小资的人以及海外猎奇的人。
快评
做地方菜系主题餐厅比做家常菜要好很多,也比纯粹的文化主题餐厅占便宜,这几年做这个行当的比较多,把以前家常菜和文化主题餐厅的很多消费者都分流过来了。而那些把地方菜做得特别地道的餐馆,还满足了近些年不断增长的北京流动人口的需求。
只打“文化牌”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