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约里亚两次创业 从无家可归到亿万富翁(2)
您长大以后,还继续从事这种兼职工作?
德约里亚:我曾挨家挨户地推销大百科全书,这是我能够想象得到的最锻炼人的工作。我当时推销的是科利尔版本的百科全书,非常辛苦,有时拜访30~40户人家,可能仅仅有一家人会跟你说话,并让你进门。大多数人家都很冷漠地关上门,让你看不到希望。
这段经历对您后来创业有很大的帮助吧?
德约里亚:确实如此,这极大的锻炼了沟通及推销的艺术。那是在1960年代,一套大百科全书的售价是369美元,但我们找到了一些中小银行合作,消费者可以分10个月支付,每个月偿还36.95美元即可。
听说您还曾有过无家可归的时候?
德约里亚:有过两次。第一次时,我22岁,当时我儿子两岁,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父子两个露宿街头。第二次是1980年我创立Paul Mitchell时。当时我与妻子根本无法和平相处,只好净身出户,将所有财产都留给了她。更糟糕的是,当时有一个出资方承诺提供50万美元,但在预定到账的那一天,没有收到一分钱。于是,我只好睡在自己的车里,在公司成立的头两周,我都是在车上度过的。最终,我与合伙人保罗米切尔(Paul Mitchell)没有依靠任何其他力量,就凭借自己,白手起家。
第一次无家可归,具体是什么原因?
德约里亚:我的妻子不想照看孩子,并带走了全部家当,把孩子甩给了我。当时我们租的房子已经到期,几周以后我开始沿街捡拾空的可口可乐瓶子,一个小瓶子可以卖2美分,大的则能卖5美分。熬过一阵子以后,我们终于不再流落街头,有个摩托车友为我提供了栖身的地方。
对您而言,这种经历是不是一种激励?
德约里亚:我很庆幸自己拥有的一切,并怀着感恩的心情。那些拖家带口却又无处安身的人们,常常会让我感同身受,怜惜之情油然而生。我也经常参加一些慈善组织的活动,帮助流离失所的人。
听说您凭借着700美元创立了Paul Mitchell,当时有什么想法?
德约里亚:当时我经考虑了很多因素。我的合伙人有350美元,我从妈妈那儿也借了350美元,她当时并不知道我的境况有多糟糕(大笑)。我们决定大干一场,推出一些美发产品。制造产品需要两周时间,供应商的账期也是两周。就跟当年推销大百科全书一样,我开始挨家挨户,拜访一家又一家美容院。
到了什么时候,您觉得自己成功了?
德约里亚:辛苦经营了两年以后,我们已经能够按时支付所有的账单。那时候我们在银行里存下了4,000美元,这意味着我与合伙人各自拥有2,000美元。我们互相给对方打气:“兄弟,我们成功了,接下来将顺风顺水。”但在此之前,我们确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