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财经学院:把培养创业能力融入教学之中
蔡慧恬是个有想法的人。2006年从广西财经学院金融系毕业后,她用借来的2万元钱创办了贵港南虹毛织厂。一年后,注册资本增加到40万,年盈利25万元,为社会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
这是广西财经学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一个实例。近年来,该学院根据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创业能力结构要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业教育及高素质创业人才的需求。
将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之中
广西财经学院把教学环节作为创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从三个层面上加强了创业教育的力度。一是利用学校教改过程中扩大选修课比例的机会,增加了创业课程模块。二是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把创业能力的培养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与学校的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三是把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在学科专业、教学之中,指导专业教学。例如《谈判与推销》课程,由原来单纯的推销环节转变为产品经营的完整过程;由原来企业推销产品的业务流程转变为经营产品的决策过程。《工商企业经营决策》课程,把原来单纯对生产、销售、财务的技术性决策过程转变为对整个企业的综合战略决策过程,并在训练中运用环境模拟、情景变化、互动教学、团队激励和培训游戏的形式。通过这种把创业能力培养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接的教学形式,把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融为一体。
同时,调整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所有专业中开设了《经济法》、《会计学》、《管理学》等9门经济管理类基础知识课程;开发设置了《创业管理学》、《大学生创业指导》等7门融汇创业构思、融资、管理、市场等系统知识的创业教育课程或讲座;还针对性组织编写了《“经营你的产品”模拟训练手册》、《商业模拟公司培训手册》、《工商企业经营决策模拟训练手册》等一批创业实务教程或资料。
精心培育校园创业文化和创业环境
以“创新、创造、创业”为主题,学院扎实开展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和环境培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纬度,集组织培训、实战研讨为一体的校园创业文化。该校先后成立了“广西财经学院创业研究所”、“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成才协会”等创业研究机构和学生社团组织;创建大学生创业实验园;策划、开发和实施各类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用友杯”、“金蝶杯”等全国、全区创业计划大赛和实战模拟竞赛;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界、中小企业创业论坛等,逐渐形成较为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和优良环境。
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校企合作活动,努力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基地。主动与创业成功的历届校友建立密切关系,把他们的创业项目纳入学校创业人才培养的范围,安排学生参与创业项目研发和实施。并选择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安排学生轮流实习的形式,参与企业的新项目开发和实践活动。
依托这些平台,学院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5、2006年两届毕业生中,有30多位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在校生韦明宁和李敏利用课余时间分别创办广西创业、都市特价网以及南宁市兼职网,做得有声有色,其创业项目已进入广西电视台“搞掂100万”的决赛。电子商务3个班,每个班集体创办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网上电子商务营销。工商管理系结合专业特点,组建了10多个创新创业学习团队,并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创办了摩托车销售、汽车美容、房地产开发、食品零售、雀巢冰淇淋代理等经济实体。到2007年12月,在校生中已有600多人从事创业实践。
学院就业渠道增多,就业市场扩大,就业质量得到提升。2007年,营销专业毕业生30多人首次成功实现国内外(越南)就业,2005-2007年,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点评: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时候,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无疑是解决学生就业的一个好渠道。高校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开展一些创业教育,同时,为一些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提供许多自主创业的方便,鼓励他们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