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少华:大学校园里的淘宝创业教父
贾少华出现在创业园时,不少学生朝他笑一笑,又匆匆跑开去忙生意,而贾少华却能如数家珍地道出每个学生的背景,老家是哪里的,叫什么名字,现在淘宝上已经是几钻卖家。
很少有大学校长和学生们这么平等地相处。在心底里,学生们都尊敬他,也把他当朋友看。若不是贾少华鼓励学生们创业,很多学生或许现在仍然生活在贫困中。
创立了10年的义乌工商学院目前有工商管理、计算机工程、现代文秘等8个系25个专业,在校学生8000多人,是一所公立全日制高职类大专院校。“没有电子商务专业!”贾少华有些揶揄地说。而这所学校,却有着全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创业学生群。
在高考录取时,义乌工商学院是最后一批录取的学校。“收分低,又是大专,很多人进来时心不甘情不愿。”贾少华这样分析学生们入校时的心情。学生大部分是外地人,因为义乌本地的有钱人都把孩子送出国念书去了。
令贾少华焦虑的是,学生们如何在学知识的同时,重塑对人生的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他的成功案例是自己女儿——清华大学毕业后,他的女儿去了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他担心进入义乌工商学院的孩子们念书没有动力,去网吧打游戏或者谈恋爱,于是制定了严格的校规,上课必须点名,早晚必须上自习课,学生不得外出租房住。但是这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这些大专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不高,“自习教室和图书馆经常都空空荡荡。”
因为是高职类院校,义乌工商学院也倡导教学与实践并重,鼓励学生勤工助学。地处义乌,国际商贸城每个月都有博览会,很多学生去帮着发传单做兼职,渐渐地积累了一些初步的人脉。互联网给了学生们在打工和勤工助学之外的新的机会。2007年以后,一些学生尝试着在网上开店,他们从义乌国际商贸城进货,放到淘宝上销售。到了2008年,在淘宝开店已经在学校里流行开来,最早一批做淘宝的几个学生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搬出了学校,在校外租房住,这在当时是要被开除的。
贾少华知道后,约了一个名为杨甫刚的大三学生到自己办公室,后者在淘宝上已经是皇冠卖家。和杨甫刚聊过后,贾少华很欣赏这个年轻人的创业精神,当即送了一本自己写的书给他。也就是这个时候,贾少华注意到学校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的学生,这令他感到欣慰。“孩子们成天忙着进货、管理、做生意,比去网吧和谈恋爱好多了!”
为了鼓励学生们创业,贾少华在学校里成立了创业学院,在全国高校里率先打破了专业界限,跨专业招收创业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制定特色课程,辅导他们成为能提供就业岗位的创业者。除此之外,义乌工商学院还出台了《学生勤工助学实施办法》、《关于鼓励与引导学生创业的若干规定》等制度,创业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交作业、个别辅导、单独考试等形式修完课程,而且创业实践可以抵学分。这些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在学校里形成了极具活力的创业文化。“老板、经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贾少华说。
在创业园,“搬出去”成了成功的代名词。那些在网上创业的学生往往从创业园起步,生意做大后,就搬出校外租房住,为学弟学妹们腾出地方。贾少华对每一个“搬出去”的学生都记得很清楚,也为之欣喜。他不再担心他们不务正业,“创业了,就会有责任感。”
尽管在高等教育圈子里极具争议,但是贾少华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他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学生们创业,而是重新鼓舞了他们的生活信心。“这些孩子进学校时都不自信,认为自己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但是出学校的时候,很多人都鼓足了信念,有了人生的方向,这才是最令人高兴的事情。”
也许对于老师来说,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能够很成功,很自信,能够昂首走出校门,走向更令人憧憬的人生。不过贾少华却总是说是学生让他感动,在这些学生身上,他不仅看到自己从来没有用过的电子商务如何创造了那么多新的机会,更看到这些创业的年轻人的激情、勤奋和责任感。“世界的变化太大了,不向这些年轻人学习,不理解他们,还要用老的观念去限制他们,那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作为大学校长,贾少华经常这样来检讨现行的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