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管理好“80后”军团?
这是你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群体,他们让你头疼又让你兴奋,他们是正在成为主流的“80后”。
重估“80后”?
杨光:与前几年讨论“80后”的新鲜好奇不同,今天职场上的“80后”已经成为现实生力军。在很多公司,已有40%甚至更高比例的员工,来自“80后”。他们甚至进入到精英队伍,比如说姚明、刘翔。
首先想问几位嘉宾: “80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马慧勤:在我们公司我所在的部门,“80后”就已占到了40%。让我用三个词语的话,是:自信、自我、自恋。
一、自信。因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是“70后”、“60后”不能比的。
二、自我。“80后”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足为奇。
三、自恋。有一个调查显示:当让“80后”的人选择心目中的偶像时,他们有两成人会选择自己。
孙增霞:整体上来讲,“80后”给我的感觉是:新鲜、开放、注重自我感受。
一、为什么新鲜?有两个层面:1.?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新鲜人,希望自己是一个领先潮流的人,能够在人群里面引起注意;2.?希望学习最新的技术,去做最不可思议的创新。
二、开放:不像“60后”、“70后”的人,在家庭和学校教育过程当中有很多价值观的输入,“80后”的成长环境中,家庭、社会对他们的意见很尊重,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很开放,这一代人的心态也更开放。
三、注重自我感受:很多“80后”员工选择工作时的判断标准是:工作的环境是不是好玩?能不能让我高兴?
杨晶涛:在汉王科技,“80后”的员工也占到了40%,人力资源部的比例是70%。我个人对“80后”的感觉是:敏锐、敏感、敏捷。
一、敏锐。“80后”出生时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他们对信息、知识,包括新技术、新的科技的感觉都非常敏锐。
二、敏感。他们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有一种非常自我的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在一个组织环境里很容易变得脆弱。如果组织不认可个人意识,他就会变得非常敏感。
三、敏捷。体现在两个方面:1.?做事情的时候可以不顾周围人的感受,怎么痛快怎么来;2.?如果感觉到工作不好的时候,跳槽也很“敏捷”。
吴健勇:我对“80后”的看法非常乐观,我们有60%的员工都是“80后”员工。我用四个褒义词来形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