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养猪阳谋 由深加工环节涉足养猪场攫取行业话语权(3)
深入分析“PE养猪”的原因,首先,从投机的角度出发,所谓“投机”就是在最合理的时间提供给别人最需要的东西,以此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纵观整个产业链,目前整合的要求及其迫切,双汇发展将其控股子公司进行增资,以建设年出栏2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从打通其饲料、养殖、屠宰、深加工至销售的产业链的行动为产业链整合打响了第一炮。行业龙头的行动方向必然昭示着行业中其他企业的一体化之路。而在整个产业链洗牌中,首先完成“变身”的企业必然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由于专门做养猪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门槛都很高,且土地、人才等资源稀缺,下游环节对产业链上游的整合最经济、快速、有效的方法无疑就是对规模化、高品质的养猪场的收购。规模化养猪场将会由于“稀缺”而卖个好价钱。投资者争先恐后进入养猪业应该不乏这方面的原因。
其次,未雨绸缪生猪期货。2008年7月21日,韩国交易所瘦肉猪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开创了亚洲农畜产品期货交易的历史。生猪期货可避免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并加剧行业内的规模经营和行业间的纵向整合。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和消费国,却迟迟未推出生猪期货, PE大举进军养猪业有利于其在日后的期货市场上有更大的空间。
再次,控制生猪产业定价权。如果你认为中国有6亿头的生猪规模,PE们掌握的部分仅仅是九牛一毛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的生猪多以散养为主,如果这些资本大佬们所养的猪占总量的5%,而其他的养猪户仅占0.001%,那么PE就占有了绝对的定价权。绝对的定价权就产生绝对的垄断地位,可以通过降价的方式使小的养猪企业退出,最终形成垄断。而定价权要依附于健全的产业链,所以一体化的企业成为了控制定价权的“金钥匙”。
东方摩尔的首席运营官赵劲则坦诚的表示:“我们之所以投资河南雏鹰集团这样大型的养猪场,并向产业链上游整合是看好了生猪市场的战略地位。现在生猪不仅仅是一种农产品,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储备。”其意义也在于此吧。
不管风投们的最终目的如何,此次多宗收购养猪场事件毕竟表明了PE们对养殖行业的良好预期,并凸显出中国养猪企业的巨大价值。
记者手记
国际资本大佬们接踵进入中国生猪行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仅仅是为了在红火的生猪市场上分一杯羹这么简单吗?生猪行业会否成为另一个外资控制的产业?中国的农业是否正受到新的安全威胁?
然而,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长久以往,生猪产业会不会沦为第二个大豆产业,一旦上游被外资逐渐控制,价格则要受制于人。让我们回顾大豆产业被外资蚕食的三部曲。第一步:入股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并控制这些企业采购的话语权。第二步:借着中国压榨业产能过剩的消息全面收购流动资金不足的中小型压榨企业。至2006年4月,外商独资或参股的企业有64家,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量。第三步:买入南美廉价大豆,再高价转卖给中国的压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