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创业管理通鉴 刘秀怎么秀
当王莽在《周礼》一类宝库里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刘秀上场了。
刘秀和刘邦一样,在家里都是老三。刘邦比较张扬。刘秀相当低调,蔫不支声,属于咬人的狗不叫那种类型。
刘秀是跟着哥哥刘参加造反的,刘在起义军内部权力争斗中被杀了,刘秀没有替哥哥叫屈,寻找机会摆脱了刘玄,独树旗帜,到河北发展势力。
当时河北有一个叫王郎的人,冒充汉成帝的儿子在邯郸称帝,声势最大,刘秀熬过一个艰难的冬天,终于反败为胜。走投无路的王郎谴使请降。一般来说,为了防止困兽犹斗,避免己方的伤亡,给予敌方宽大政策是常事,优待俘虏必须体现一个“优”字。但是刘秀在削平反贼的过程中,不是优待俘虏,而是“平待”俘虏。
王郎的谈判代表杜威替主人提出了最后的投降条件,封万户侯。刘秀对自己的功臣最多封四县,对降酋的政策如果高开,就会打乱自己内部封赏的“价格体系”,给王郎万户侯,其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怎么办?
刘秀对杜威说:“给他留条活命就不错了!”后来,刘秀对赤眉军首领樊崇也采取了一致的政策。赤眉军遭遇刘秀所部围困时,樊崇等派人乞降,话说得挺满:“我们的领袖刘盆子率百万雄师投降,陛下给个什么价儿?”刘秀回答很干脆:“饶你们不死。”
清代学者王夫之评论说,从刘秀处理两个主要政治对手的投降问题上,看出他的目光长远,“与天下昭刑赏之正”,这是帝王的基本功。
刑赏的基准线定好了,国家治理就容易展开。联系今天的实际,比如一个企业的薪酬制度,往往就是基准定不下来,遇到特别需要的人才,老板往往会脑子发热,“不拘一格”留人才,在公司工资体系之外搞一个“谈判工资”,一来二去,内部的攀比和抱怨明显增加,所以,很多企业过几年就要重新制定一次工资标准。
前面因一时急需许诺太多,到了后面往往难以维系,不论是帝王还是老板,成本上都不允许,如果事后再统一制度,帝王和老板就面临失信的问题。倘刘秀诸将以王郎、樊崇为基准,对爵禄的期待一定甚高,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功高不赏。
其实,能够真正保证先前的敌人生命不受到威胁,在中国已经是相当文明的了,更多的情况是为了一时需要,承诺给予高官厚禄,一旦自己政权巩固,就借故不仅从政治上甚至从肉体消灭他们。就刘秀而言,对这一点也没有彻底执行到位,他对刘玄、刘盆子等宗室还是实行人道主义的,而对王郎、樊崇等,不论他们真降假降,最后都予以彻底的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