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创投总裁叶东:黑暗中摸索清洁能源机会(2)
何以如此?叶东喜欢用一个比喻回应外界的猜测:青云在这个产业偏冷时涉足,8年来清洁技术已经从20度上升到90度,甚至沸腾,别人看到的是结果,但青云一直近身观察,能够敏锐感知温度的每一点变化。叶东可以省略很多对产业调研、怀疑、试探直至确信存在价值的考察环节。这是颇令人沮丧的优势—清洁技术的发轫已成历史,新加入者永远没有机会再经历这个过程。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叶东都潜行在风险投资界的喧闹之外,甚至被人视为一个“异数”。当全球清洁技术产业的投资额逐年翻番,成为VC感兴趣度最高的行业时,外界又惊讶于叶东的远见与执着—但更多的人只愿承认,他仅仅是入行早,运气好而已。将叶东的成功归结于“在恰当的时候做了恰当的事”不无道理,但却大大低估了叶东这一深谙中国文化的风险投资人的自我修炼的价值。
叶东是中国第一批国际投资专业学生,毕业后又在1980年代后期的中信咨询为顶尖国际巨头提供投资咨询。而此后10年硅谷高科技公司和创投公司经历,让他尽数掌握国际化的风险投资方法论。因此,可以理解投资对象常常难以想象青云对技术和商业模式细节的推敲;但叶东本人更喜欢强调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他坚信西方的技术一定要由中国的灵魂来指导;与红杉中国合伙人沈南鹏用数据变量保证决策的可靠不同,叶东这个当年的校园诗人更习惯于用价值观和对大势的判断做事。
熟悉叶东的人相信,上述主张并非是他作秀的一种姿态,而正是叶东8年来在清洁技术领域这一个极其独特的行业痛苦悟道的结论,是一个原创性风投商业模式之所以诞生的内在逻辑。
黑暗中的摸索
2000年,叶东在硅谷的第十个年头,天花板不期而至。彼时,他加入美国中经合集团成为一位职业投资人已5年有余。初看起来,他已经是硅谷华人中的优胜者。但叶东看到的是,互联网诞生在美国,它与美国资本携手成就了硅谷在全球IT领域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在这一伟大产业的核聚变过程中,华人受制于进入时间和文化掣肘,始终无法成为主流投资人。
故事若就此发展下去,叶东的最大成就也就仅限于一个硅谷的追随者。不安于此的叶东开始探索他想要的终极价值,他问自己:是否存在一个产业,它具有中国原发性,但也是全世界最主流的产业。同时,它还适合将美国的资金、技术优势与中国的市场、人才优势结合起来,有风险投资切入的空间和价值体现?叶东笃信,如同硅谷缔造了全球最成功的风投公司红杉,发现并把握这个产业崛起的过程,他也可以缔造创投行业价值链的最顶端的伟大公司,而不必亦步亦趋地跟随硅谷投资者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