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创投总裁叶东:黑暗中摸索清洁能源机会(3)
不久,叶东和几个华人朋友在硅谷创立了V2V基金管理公司,专注硅谷和中关村之间的项目投资。在与他的老朋友、清华控股董事长宋军在硅谷偶然重逢后,尽管没有想明白,叶东仍决定回到中国寻找这个产业。2001年,V2V与清华控股合资成立清华创投风险管理公司(后更名为青云创投)。这开启了叶东此后异常曲折,却充满开拓性的第二人生。
2001年8月,带着上述思考,当叶东与仅限于环保公益捐助的香港LESS基金接触时,对方对环保的专注启发了叶东。他和对方探讨,何不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来做环保?双方一拍即合。此后叶东又拿到了亚洲开发银行的一笔定向环保基金。彼时,北京申奥成功,中国民众的全球公民意识开始启蒙,叶东隐约看到了环保,或者说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希望。他只是不知道,他需要为此等上多长时间。
8年后再复盘这段经历,叶东认为他一开始就在用一种商业的方式做公益的事情。在2007年,他将之总结为“利成于益”,即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创业者也能获得物质上的极大回报。但在当时,叶东所选择的路从未有人走过,他需要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摸索前行。他给自己许诺了5年期限——5年之后,如果不行,他就改行。
外界已经很难了解,叶东刚从硅谷“阳春白雪”的IT投资投身于“下里巴人”的环保投资时的心理变化。他走遍了上海的垃圾填埋场、深圳的污水处理厂、河北的污泥处理厂,臭气熏天的场景触目惊心;他所寻找的公司不再像IT公司一样位于北京、上海,而多在偏远的农村,有的需要颠簸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一些创业者小富即安时常让谈判难以开始;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创业者竟然用一些拙劣的手法另立公司,掏空受资公司原本的生意……
当全球在注视着中国晋升世界工厂时,叶东看到的却是硬币的另一面。而更让其投资难上加难的是,第一只基金的出资人希望叶东像一个真正的公益组织一样,在决定投资前,先要审查项目的“三重底线”。即作为一家环保企业,其自身也必须同时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否则会被一票否决。于是,在所有财务和技术审查展开之前,叶东他们会亲自到员工宿舍数清楚每间屋子住几人,到公共浴室去计算每几个员工共用一个淋浴喷头;在检查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时,他们会想方设法到该企业客户的工厂里亲自查看,以保证他们没有雇佣童工。
对于尚在发展早期的中国环保企业来说,有良好经济效益但打各种擦边球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一家污水厂账面盈利3万元,但老板直言不讳地说实际盈利是2000万元。他许诺,投资当年就可以拿麻袋装钱,但前提是不能阻碍他做假账。让叶东感到无奈的是,在他早期看过的全国十几家污水处理厂中,没有一家符合他的底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