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制片人 一群用网络剧创业的网络潮人
一部几千元鼓捣出来的网络剧,差点换回了百万斤大米——管晓杰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网络制片人”的身价。
2008年初,管晓杰拍的网络连续剧《电影少女》推出后,反响甚好,这时候,吉林一家名叫“米月光”的大米品牌找上门来,希望他拍续集,并在其中植入自己的大米广告。
由于彼此都没有网络广告的经验,于是双方协议“米月光”不用付现金,而是用实物形式的大米进行赞助,支付的大米数量根据网络剧的播放次数决定。
最终,按照他们原定规则计算出来的结果吓了双方一大跳:“米月光”要付给管晓杰上百万斤大米。“《电影少女2》的累计播放次数超过了两千万。”管晓杰说。而其拍摄成本,《电影少女》以及《电影少女2》合计42集,一共才花费了一万多元。
“不经意间,互联网上已经产生了一批职业制片人,他们已经不是那些业余的玩票人,而是把互联网视频制作当成事业来做。”一位网络视频观察人士对记者感叹道。这个圈子习惯把自己称作“网络制片人”。
“米月光”事件
如果不是网络,并非电影专业出身的管晓杰,很难获得制片的机会。2005年,数码发烧友管晓杰,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拍摄了以失学女童为背景的数字电影《释放的百合心》,并在互联网上获得了认可。
一发不可收拾的他,随后从武汉北上,到北京成立了自己的网络制片公司青春光影。截至目前,青春光影陆续拍摄了300多集网络剧,包括《大话三国之校园大战》、《天上掉下个白娘子》等。
管晓杰说,在传统的影视渠道,如电影院线、电视台上,找不到生存空间的这些网络剧,如果要生存,要找到观众,首先就必须找到一条颠覆传统的传播链路。这条路就是网络。他把自己的所有作品都放在网络上,土豆、优酷、56网、酷6、新浪等任何可以悬挂视频的地方,他都挂上了。
管晓杰还记得他推出《电影少女》时,由于投资很少,演员、摄像、灯光等能用免费的就用免费的,“质量上自然有些参差”,推出第一集的时候,网络上有不少的讽刺之声,但他仍然坚持一集一集往下推。正是靠着这种执著的精神,管晓杰找到了这条颠覆性的传播之路。在他看来,“米月光”的百万斤大米事件就是证明。
“网络制片人”群体之所以迅速出现,《一个馒头的血案》可谓居功至伟。2006年,胡戈制作的这部视频短剧风靡网络,让陈凯歌3.5亿元大投入的《无极》成为了笑谈。
“《馒头》的出现为大家指出了一条路。”管晓杰认为。当时,网络制片人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大部分的互联网视频节目仍然取自传统媒体,即使像《一个馒头的血案》这样引起轰动的作品,胡戈也只是对其进行了编辑和加工,很多素材取自传统影视作品。
在管晓杰等网络制片人看来,“如果想在网络上和在电视上一样制作节目,只能失败”,网络视频应该是颠覆者,而不仅仅是模仿者或加工者。剧角映画创始人梁巍认为,传统影视节目由电视台统一采购播放,即使观众不感兴趣也照常播放,但互联网则是点播模式,只要头一分钟不出彩,观众是没有耐心去等待第二分钟的。因此,网络剧要么短小精炼,要么加入更多时髦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