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桥/朱骏/史玉柱 上海网游三巨头的精彩创富故事(5)
不过,绝大多数中小网游企业徘徊在生死线上。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底,上海大约有30家中小网游企业诞生,仅暴雨所在的上海数娱大厦就有三家。其中,大部分企业至今仍处于研发阶段,它们的名字通常都不为人所知晓,可它们依然希望凭一款游戏一夜暴富。
在上海市徐汇区,有一家50-60人规模的网游企业,为了研发一款游戏已经花了两三年时间,前后投入费用将近1000万美金,可产品迟迟没有面市。为了打造出“精品”,他们一次又一次将已经做好的游戏推翻。
尽管他们知道,战线拉得过长对自己十分不利,最后很可能因为弹尽粮绝而被迫离场,但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类似这样的企业并非少数。
防不住的沉迷
从2005年开始,上海网游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期,有时一个月就会诞生好几款游戏,而玩家们对游戏的痴迷程度也越来越可怕,尤其是在《征途》出现之后。
这种现象导致舆论对网游诟病不断,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规范网游市场已迫在眉睫。2005年8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文件规定,未满18岁的用户将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收益减半,超过5小时收益为0。当天,包括盛大、九城在内的七大游戏厂商签署了宣言书。
2007年7月16日,我国的网游防沉迷系统强制上线,且在签署过宣言书的七大游戏厂商的11款游戏中率先运行。然而,在防沉迷系统正式运行后不久,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由于有关部门只是提供一个标准,系统的制作和运营都是由厂商来执行的,因此,各家企业做出来的系统质量参差不齐。在新闻出版总署开展的某一次评测中,首测达标率只有21%。2007年末,运营商和玩家联合抵制防沉迷系统的现象开始出现。至此,网游防沉迷系统几乎形同虚设。
寻找下一个方舟 各自转型(2007-)
上海在全国网游产业的领先地位离不开这里的首批开拓者。不过,如今的网游市场,已经不再只是老巨头们的舞台,海派网游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2008年7月的游戏行业盛会Chinajoy上,史玉柱自嘲道,“我真倒霉,进入保健品行业后,这个行业就开始激烈竞争,现在做网游,这个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他先是肯定了网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商业模式的成功转变,随即话锋一转,称免费模式带来的高速增长即将成为过去。
实际上,旧有模式无法被长期依赖,各巨头对此都心知肚明,只是网游未来商业模式如何谁都没有标准答案。而在史玉柱提出这个论点之前,盛大内部早有动静。
2008年4月3日,盛大前总裁唐骏在历经前一晚的深思熟虑后,终于泪别盛大。他的离开,是盛大一系列人事变动的开始。此后,谭群钊被任命为公司总裁,陈天桥胞弟陈大年为首席运营官。
盛大高管并不否认这一系列的调整与公司的战略调整有关。而在调整之后,支撑盛大两大核心业务的事业部,成为具有独立决策机制的虚拟公司。7月4日,盛大文学成立并成为继盛大游戏与盛大在线外的另一组成部分。。